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發行前評測:Ace Combat Infinity,兼談F2P遊戲

早前已經準備好,寫寫有關於「F2P」(Free To Play,免費下載遊戲)的遊戲生態,這個「準備」就是心態上吧。剛巧幾天前免費遊戲《Ace Combat Infinity》,終於確定發行日期為本月20號。基於上述原因,及對《Ace Combat》的感情,那就再沒有原因不寫了。



空戰大作,再度出擊

《Ace Combat》這個品牌在遊戲界,地位有多高不需多講,而於2011年首次以「非獨佔」形式推出的《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嶄新的「Dog Fight Mode」及以現實世界為遊戲背景,未能成功取悅引頸以待的老皇牌機師,毀譽參半。事隔兩年後,Project Aces終於發布首個《AC》最新作宣傳片,經典的BGM、敵方基地和操作界面,不禁令fans暗喜:「真正的《Ace Combat》終於回來了!」

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AC》系列其中的經典對空武器:Stonehenge
2013年年末,《Ace Combat Infinity》先後在10月和12月,兩次以Beta形式進行日本帳戶的公開測試,而「國外版」則在翌年2月推出,內容與日本國內版的相同。公測版有主任務兩個,亦有練習模式,重點落於網上對戰當中。玩家會分成兩隊,以獲得最高分數為目標,若果玩家在正式時限內達至某分數,會引發其他特殊任務:攻克《Ace Combat》系列的經典,「超級武器」,如巨大飛行母艦等。

玩家在網上對戰中會增加經驗值及金錢,隨遊玩的進程發展,可以研發的新型戰機、配備部件、武器等便會增加,開發模式如同「成長樹」一般,是以「美國F系」和「蘇俄Su系」兩大派別分庭伉禮。從Beta版中收錄的機種還不少,但全部也是真實機體,包括最強的F-22A Raptor!

放棄「DFM」 沿襲傳統操作

可以與附近的友機作連動攻擊
至於實際的遊玩,筆者認為已勝於〈Assault Horizon〉很多了,首先操控方面可取消輔助模式,令機體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握,不會限於水平移動;《AC 6》的僚機連動保留了,在雷達上有藍色實線連接便能發動,簡化了《AC 6》的指令輸入;另外飛彈火舌爆炸等效果沿用了〈AH〉的引擎系統,依然高質;〈AH〉為老手垢病的「自動回復」問題也解決了,變回傷害百分比;不過撞擊落水依然未至於「一擊斃命」,這方面官方做得不夠徹底,令真實度有扣了分數。

《ACI》的網上對戰是重頭項目,說實話筆者不太習慣《AC》需要和其他隊伍或機師「爭食」,於實際對戰中不少高等級的玩家,只要開發到強的轟炸機和對地特殊武器,即使地面目標只有百餘點的分數,但集中在地面「清場」,已經輕鬆完勝對空的約500分敵機,感覺很快便失衡。不過在任務過程中突入的強大兵器,兩隊需要合力殲滅那種「滿天飛彈」的壯觀場面,倒如同當時《AC 6》一般教人興奮!

武器、戰機的系統「成長樹」
在Beta中,不少舊《AC》經典的bgm也重新混音,十分有親切感,加上故事背景是承接《AC04》的「尤利西斯事件」(雖然《ACI》部分地方利用了真實國家,這與舊有《AC》沿用的架空平台有別,筆者一直當作是平行世界看待),從戰機、敵軍大型兵器等均有強烈的舊有《AC》影子,整體感覺的確重拾最傳統的皇牌空戰風格。

這是單以遊戲系統和操作而下的總結,但《ACI》若不正視這個大部分玩家的問題,只會淪為比《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更差勁的遊戲。這問題就是:Free To Play。

「免費下載」不同於「真正免費遊玩」

Free To Play,簡稱F2P,遊戲通常也是數位版。眾所周知這個Free也只屬於「下載」這一步,接下來才是付錢的大黑洞:任務、關卡、武器、服裝等,逐項收費。這種模式大抵從上世代(PS3和XBOX360的網絡連線時期)已經存在,其中以光Koei Tecmo和BANDAI NAMCO Games最為「著名」,前者的無雙系列,海量的收費DLC、後者如《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Idol Master》,同樣的營運模式叫玩家痛恨非常。

事實上F2P和DLC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其可恨程度卻不相伯仲,只是F2P是「抽起主菜才收錢」、DLC就是「明碼實價收錢」。筆者一直對不必要的DLC如服裝、音樂等免疫,可是《ACI》的設定是每次出擊都要消耗一次燃料(燃料分支付和儲備兩種,前者4小時回復一次;後者需要購買作庫存),而支付燃料只有三次,用盡便要等待4小時回復一次燃料,即限制了玩家每天遊玩次數,這個收費模式BNG的《GUNDAM Battle Operation》都存在過。燃料消耗只適用在線上遊玩,不想付錢也只可乖乖地玩故事模式,但要開發配件、機體,均需要經驗值和金錢的。

限制出擊次數

Beta版完結後,大部分玩家都對燃料這設定非常不滿,不斷在官方社交網站投訴,強烈要求取消「燃料制」,或提議一次性付款無限燃料;即使有時破關後會有燃料作為獎勵,但這是間接要求玩家付錢買燃料,這一招未免太絕了吧?

在商言商,這樣的營銷手法是無可避免的。近數年數位版的遊戲當道,連帶其他下載項目也成為必備配菜。F2P感覺上與試玩版相似,重點的遊玩部分甚至延續遊戲的元素則需要正式付款,早前更被揭發部分遊戲的DLC劇情本在光碟內,只是廠商將其加密再以收錢模式解鎖。雖說F2P的「Free Play」是個公開的騙局,但明買明賣,玩家如若要體驗完全的遊戲,再不情願也要乖乖「磅水」。

不過在個人玩家的立場,筆者是絕不介意以一次性付款代替課金,現在這種方法好像「乞求你給我玩」的感覺,回想以前PS2年代的《AC》,即使實體碟的價錢還不便宜,但好讓我不斷練習,沒有限制的束縛。


5月大作不絕 為下月E3做勢

這刻,官方也表明了不會推出光碟版、也不會取消「F2P」的模式(官方明確說明沒有PS4版或許就是要貫徹「免費」吧),換句話說就是「要出擊賺經驗,請先付錢」。筆者身為《AC》迷也不能不先「Free To Download」,但基於網上的爭食大混戰和課金問題,仍是心中的小絆石,或許先多多練習故事主線吧。要玩這款《Ace Combat》,重拾真正的Ace空戰體驗已經是最大原因。

如果《ACI》不對口味的話,不要緊,反正5月是BNG重頭戲,《ACI》之外也有《Gundam Side Stories》和《THE IDOLM@STER ONE FOR ALL》;同期也有氣勢甚強的《Watch Dogs》和《Wolfenstein: The New Order》,任天堂也有「食糊作」《Mario Kart 8》,各廠商和遊戲商像為6月在洛杉磯的E3做好準備!

《ACI》當中需合力擊退的超級武器Aiga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N4ZaPjyo

P.S:以下是網上流傳的《ACI》獎盃列表,僅供參考:
http://psnprofiles.com/trophies/2565-ACE-COMBAT-INFINITY
與其他F2P的遊戲一樣,這是沒有白金盃的。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Google踩過界:Ingress

大家若熟悉筆者或留意過此Blogger文章,也知道筆者甚少寫智能手提電話的遊戲,一直以來只對電視遊戲,或習慣用手柄來玩遊戲,所以電腦遊戲或甚只用上手提電話不斷地「劃劃劃」,自己還不算多玩,也不鍾好。

這次介紹的卻是推出了一段日子的智能手提電話遊戲「Ingress」,也是友人介紹才知道這個遊戲。筆者覺得蠻有趣,特以與大家分享。

在世界各地搶據點

Ingress由Google其中一個業務部門Niantic Labs開發,在2012年年末已經進行Beta版,翌年正式上架供玩家下載。整個遊戲的玩法很簡單:四周搶據點、擴大勢力範圍獲得資源。就是這樣了,與LOL有點相似。故事的背景也有點陳舊,就是說地球上有一種神秘能源XM(Exotic Matter),這種能源的威力強大,而人類(即玩家們)分成藍綠兩大陣營,透過奪取世界各地的據點,形成控制場,藉此互相抗衡。

三個據點連成三角形為一個控制場
Ingress的強大之處,在於遊戲的舞台就是全球,透過GPS定位,加上Google Map的實景記錄地圖,只要有建築物、雕塑、名牌等實體坐標,就是據點所在。就筆者所見,香港其中一個住宅區,也有十數個據點。其實這個設定,也鼓勵了玩家四周探索,單是自己居住的地區或許未必踏遍每一處,但有了Ingress,為追尋據點,橫街窄巷也會穿梭其間。

找到了據點之後,玩家(遊戲內被稱作Agent)需要建立共震器(大概是能源塔之類的東西吧,分幾個等級),建立足夠共震器就可以入侵,入侵的方式是劃圖,當作螢幕解鎖圖案就可,每一個圖案也代表一個生字,隨玩家的等級上升,最多需要解鎖5個圖案,形成一串有意思的密碼。

佔據了據點後與一般的攻城掠地遊戲一樣,有攻擊和防禦的功能。如此下去不斷劃圖解鎖、搶據點、使用道具攻擊或防禦、建立控制場以吸納該地方的人以增強勢力。

Google的聰明策略

然而遊戲的範圍如實景般龐大,自然需要隊友協助,Google加入了自家的hangout功能,可將附近的盟友在chatroom中討論作戰策略、提供道具、協助攻陷敵方據點等,這就和大部分電腦遊戲無異。換個角度也是認識新朋友的好地方,筆者友人卻真的透過Ingress,認識盟友並在搶據點時,真實地遇見玩家!

遊戲要上手並不困難,要求的也只是你的時間和移動,有時逛街都會駐足,搜索附近有否新據點或進行攻陷。以我所知在香港參與Ingress的玩家也有不少,只是不及其他遊戲如PAD、Line Rangers等般普及。

至於遊戲的畫面方面,筆者是出乎意料地好,尤其用上tab或大屏幕的裝置,可以看到能源粒子的移動是很美觀,感覺也很科幻,個人來說很像《Watch Dogs》,透過電話可以看到身處城市中,有各項虛擬的連結,而玩家自身會追尋這些連結的據點甚至其他玩家。

電話打機將越見普及

總括而言,Google會開發的遊戲非只有在特定日子內,在主頁按左鍵的flash遊戲;而令筆者欣賞的是Google能夠藉著遊戲,將自身的軟件或攻能糅合。如hangout和Google+等非最主流的程式,就是因為Ingress而在玩家之間通行起來,當然玩家也間接地協助Google發展。

看來遊戲的發展,在智能手提電話層面已經激活起來,不單是本身的轉珠、拼圖遊戲app、Google也希望從這個流動平台,將本身業務進一步推廣,早前的「愚人節搜集小精靈」倒十分成功!又或者如其他的家用遊戲,《Metal Gear Soild V Ground Zeroes》和《Assassin's Creed IV: Black Flag》也利用了智能裝置與之連動,相信流動的遊戲程式會是未來遊戲界的必爭之地。


電視、流動裝置間的跨「平台」遊玩模式
上為《Assassin's Creed IV: Black Flag》
下為《Metal Gear Soild V Ground Zeroes》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絕不輕鬆的先行試玩作:《Metal Gear Solid V:Ground Zeroes》


PS4和XboxOne的主機大戰,在這數個月也慢慢地有了首回戰績,單指香港XboxOne的行貨一遲再遲,連確實日子也未有公佈,反觀PS4已經早著先機,於12月中已經進行首賣,還有缺貨的情況出現。

有稻船敬二參與開發的《Yaiba: Ninja Gaiden Z》
當然主機之戰還只是戰了一回,隨著遊戲不斷增加、系統逐漸成熟穩定才是真正的比拼。當然還希望早被遺忘的Wii U能夠爭一口氣,吧?新主機的來臨,並非代表上代的未落,反而是正值成熟時期,各廠商也各出其謀,實玩家之福。

近日的新作倒也不少,除了Tecmo Koei對無雙樂此不疲的《戰國無雙 4》;Xbox360限定,忍龍外傳的「外傳」《Yaiba: Ninja Gaiden Z》,還有PS4獨佔作《Infamous: Second Son》、被譽為最難的遊戲《Dark Soul》續集、Jump社角色大亂鬥的《Jスターズ ビクトリーVS》等等,玩家們可能都十分忙碌,然而這次分享的,正是大作《Metal Gear Soild V》的序章版〈Ground Zeroes〉。


序章版為fans止止渴

《MGS V》的賣點除了是利用高解像度的開發引擎「Fox Engine」,令畫質細緻度、氣候變化等也教人震撼。所謂「小島出品,必屬佳品」,當年《MGS 4》也花了超過3年時間準備,更是當年很多玩家購入PS3的主要原因。早前E3 2013公佈的預告片都令玩家們為之振奮,極高自由度、開放世界、時差變化和光線解像等方面,也表現出色,教人引頸以待。

Kept you waiting huh?
雖然正式的正傳《MGS V》並未有明確推出日期(有傳是2015年年初),而掌門人小島秀夫將《MGS》系列來個改革(或當是騙錢之作),於是同時公佈序章版《Ground Zeroes》,即使到了現在仍有玩家認為是兩款不同的遊戲。

《Ground Zeroes》可以視作為「序章版」,還不及「試玩版」來得準確。內容只得本章「Ground Zeroes」和支線任務5個,而且全部任務皆用上同一個版圖,,而且遊玩時間極短。近期有玩家只花上6分鐘就破了「Ground Zeroes」,不禁令人感覺到是「騙錢」。


《Peace Walker》與《Phantom Pain》的連接

雖說主線任務只得「Ground Zeroes」一個,但過場動畫、記錄更多故事來龍去脈的卡式錄音帶,卻說明了這隻《Ground Zeroes》並非簡單的試機碟。

《Ground Zeroes》的主線故事,承接了「Peace Walker 事件」一年後,三重間碟Paz獲救但被Zero押送到古巴禁錮,而MSF義務工作人員Chico被一個神秘武裝組織XOF擄走,二人被逼供並做餌引誘Big Boss(Snake)出手營救;同時間MSF(Big Boss創立的無國界傭兵組織)的基地亦被美軍破壞,Big Boss、指揮官Miller逃亡之際發生爆炸,二人陷入昏迷達9年,那時間點就連接至GDC 2013(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遊戲開發者大會)所公佈的《MGS V》trailer了。

Metal Gear Solid 5 Phantom Pain GDC 2013 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3nUMw7japI

若果只觀看過場動畫,恐怕未必真正觸及到《Ground Zeroes》甚至《MGS V》的前因後果,事實上劇情比之前的《MGS》眾集更黑暗、更沉重,同時帶出新角色Skull Face將是《MGS V》十分關鍵的人物!相信已經了解到《Ground Zeroes》劇情的朋友,都會對XOF和Skull Face的所作所為咬牙切齒吧?

這隻試玩版如小島所言「容許玩家自行設定路線、攻略完成」,《MGS》加入了自由度這點不錯,確實單是主線我已經嘗試過3種方式潛入基地,以往的是較為單一路線(自由在於「潛入」還是「硬闖」而已),加上NPC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到潛入的路線及方法,使遊玩更多元化,但這種不斷探索新玩法的賣點,加上《Ground Zeroes》的單一關卡和極短內容,也只適用於fans或較有耐性的玩家。


系統操作大革新,潛入、惡搞依然

接觸《Ground Zeroes》的一刻,感覺是非常陌生,傳統的L2 R2武器欄沒有了,換成十字制;沒有敲牆,增加了奔跑、向前飛撲;武器再不能全收,部分種類的武器需要取捨;拾取物件要長按圓圈;增加了慢動作的「Reflex Mode」。這些的改動個人認為略帶不便,尤其取消了敲牆,潛入時需要的技巧更高,因為再不能引開敵人,或者正因如此,當暴露了行跡會進入「Reflex Mode」,約6秒的時間能否擊退敵人,否則就陷入警戒狀態。


無了敲牆,總是欠了甚麼似的
不過多玩幾次,不難上手;其他的支線任務也貫徹小島式惡搞,如PS主機的「De Javu」將《MGS 1》的名場面重現及XB主機獨佔的「Jamais Vu」,使用Raiden殲滅生化士兵Snatcher;當然還不少拯救被俘隊員的「Intel Operative Rescue」任務!

6分鐘破主線:

非fans的話,有其他更好選擇

總括而言《Metal Gear Solid V:Ground Zeroes》較趨向於fans向或新機主的試機遊戲。然而試玩版也賣近200大元,值得與否見仁見智,但如果你是MGS迷的話,預先熟習一下新系統未嘗不可,但更吸引的應該是引人入勝的偏鋒劇情;至於一般玩家或追求獎盃的「Trophy Hunter」,恐怕可以省回錢,或者多加一些買其他新遊戲好了,因為實在很短以及沒有白金獎盃的。

《Ground Zeroes》是一款先行試玩作,有玩家會藉此作順手購入次世代主機當作「試機碟」。從官方的實機比較片段,的確有頗明顯分別,這有賴Fox Engine的功勞,也期待不久的日子,正傳《Metal Gear Solid V: Phantom Pain》的來臨!

官方提供各主機平台的畫面比較:
http://youtu.be/60FqLOMOPgU

《Ground Zeroes》聽得最多的歌曲,就是Here's To You,這首歌原本是一套意大利電影Sacco e Vanzetti(中文解作「死刑台的旋律」)的歌曲之一,小島也曾在前作《MGS 4》,重新編曲及翻唱來用作Credit的背景音樂。

這次的重用(原曲填詞人Joan Baez主唱的版本),配上當中劇情和歌詞,對於歌詞中的Nicola and Bart,或者有另一種的解讀。

自由、存在價值,是否必須由絕望、逼害、犧牲所換取?

Joan Baez - Here's to you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遊戲配樂研習室:《Ace Combat Zero》-〈Zero〉

OST是遊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若果配樂做得好,配合那遊戲進程和氣氛,必成點睛之處。


我相信不少機迷也對OST會有特別的鍾愛,熱烈程度不下於一般流行曲或古典樂的樂迷。我認為遊戲配樂絕對可以成為「音樂」的一大門派,每款遊戲至少有三十首以上的配樂,還會有獨立唱片發售。



要說遊戲配樂,數盡恆河之沙也不夠。個人對Namco Sound Team(現更名為Namco Bandai Sound Team)很是敬愛。


《Ace Combat Zero》是我最喜歡的系列作,短的來說,是講述二人僱傭兵空軍小隊,為著最初的和平和正義而戰,到最後因為對「和平」、「戰爭」的理念有所偏差,成為敵人的故事。遊戲中玩家所飾演的主角Cipher,在Belka領空「B7R」峽谷地段擊潰佔盡優勢的空軍部隊而聞名,號稱「The Demon Lord Of The Round Table」(圓桌之鬼神),但其實整個故事的真正主角,是鬼神的最佳拍檔,也是最強的敵人:Solo Wing Pixy。

Solo Wing Pixy的標記:染紅的右機翼

僱傭兵的覺醒,戰爭的意義

Pixy,原名為Larry Foulke,Belka人民但在整場戰爭中,是一名僱傭兵,與主角組成「Galm Team」負責協助Ustio國空軍與其他聯盟國,阻止Belka軍隊入侵。Pixy本以為藉著僱傭兵的身份,拋棄國民身份而追求一片沒有戰爭的理想鄉,追求正義的本質。跟隨遊戲發展,Pixy夥拍主角經歷各場空戰,將Belkan的威脅逐步減低,正當戰事應將落幕,命運卻突然改寫。

1995年6月1日,名為「Operation Cannibal」的行動,聯盟軍突襲Belka國境內的軍備生產地區,但主要目標已經殲滅後,盟軍繼續轟炸該地區,使Hoffnung成為火海,此舉的確令Belkan元氣大傷,離戰敗日子不遠,但同時也波及地區內的平民。


核彈V2的內結構草圖
6月5日,一眾聯盟軍得知Belka軍擁有攜V1核彈的轟炸機,目標更指向Ustio,怎料合共七枚的核彈於Belka西部突然引爆,造成超過12000人死亡。及後一個恐怖組織「A World With No Boundaries」由各國的逃兵、戰俘等組成,旨在「將世界化整為零,消卻所有界限以達至新生的和平世界」,而Pixy亦在核爆當天叛變,加入「A World With No Boundaries」。


Pixy心中的和平,與恐怖組織不謀而合,加上核爆一事引發到Pixy決心要離開幫助戰爭中任何一方:在因為「Operation Cannibal」見證Ustio Air Force (UAF) 濫殺無辜、而數天後的核爆更是切身感受人在戰爭中是如此的自私和無情。This is where we go our separate way。


最後,Pixy要去尋找自己的作戰意義,一心要終結這場無日無之的戰事,執意利用V2核彈將一切毀滅,再重新建立一個無界限的世界。這場革命降臨於最後戰場,這裡是Avalon Dam。


在遊戲中不難發現,不少地方沿用了英國家傳戶曉的傳說「亞瑟王」作參考。Avalon正是傳說中的「理想國度」,亦是亞瑟王的最後棲地。然而Belka的B7R空中戰鬥區域,別稱就是「圓桌」,雲集大不列顛最頂尖和忠心的騎士的代名詞。至於Pixy的最後戰機ADFX-02 Morgan,Morgan一詞是源自亞瑟王的同父異母妹妹Morgan le Fay,Morgan的形象被後世文學刻劃成兩大極端:美麗而高貴的魔藥師,或是顛覆大不列顫政權的淫蕩魔女(有道是Morgan是愛爾蘭的女神Morrigan的化身,可說是凱爾特神話的同源)。姑勿論其形象如何,Morgan也是在不少談及亞瑟王傳奇的作品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在《Zero》中主角與Pixy在Avalon的對決,也添上了濃厚的凱爾特傳說氛圍。



於雲間重演騎士之戰


要為《ACZ》的人物真正配上傳說中角色的話,Cipher是亞瑟王應該沒大異議吧,而Pixy雖駕著Morgan,但整個人物設定,是徹頭徹尾的「其中一名最偉大的圓桌騎士」:蘭斯洛特。


蘭斯洛特繪畫像
蘭斯洛特是圓桌騎士團中最為有名的騎士,別稱「騎士之花」及「湖上騎士」,為亞瑟王立下大大小小重要的功勞,同樣亦因為與王后有染而背叛整個騎士團,最後更要來一次最後決戰(凱爾特傳說轉而描述亞瑟王外甥叛變)。雖然越軌的情節從缺,但叛變、決戰卻完全是蘭斯洛特情節。到結局,蘭斯洛特並沒有在決戰中死亡,到了一間修道院隱世埋名

在遊戲中,當V2發射後,玩家需要正面迎擊Pixy的Morgan,那豈不就是堂正而典雅的騎士之戰嗎?然而Pixy也在被擊墜後,獲救並轉折加入了「Independent State Allied Forces」(簡稱ISAF,亦是AC04中傳奇機師Mobius One所屬的空軍組織),負責平定當時的Usean Continental War,追尋著Cipher的蹤影以及不斷找尋和平的根源。


Pixy內心是不斷追求沒有戰爭、沒有死亡的世界,奈何生於動亂時期,國與國之間的軍備競賽、經濟能源的爭奪,也無可避免地演變成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同時諷刺地自己是一名僱傭兵,正正是一個活生生的殺人兵器,縱然不接受戰爭的殘酷,但這殘酷的結局郤是自己有份造成。複雜矛盾的心情雖然在遊戲過場或劇情中沒太多描繪出來,但就是Belkan War的兩大轉捩點,將Pixy的壓抑一次過釋放出來,繼而驅使他踏上自認為正確的道路。


Everyone is a hero and a villain.
And no one knows who is the victim and who is the aggressor.
And what is "peace?"


這是記者Brett Thompson根據歷史資料對整場戰爭的總結,同時也會是Pixy的想法。身處戰爭當中,自己究竟為甚麼而戰?我們所追求的又值得用戰爭來換取嗎?



貫徹信念,不相為謀


在最後對決中,Pixy對Cipher說:


Can you see any borders from here?
What has borders given us?
We're going to start over from scratch.
That's what "V2" is for.


This twisted game needs to be reset.
We'll start over from "ZERO" with this V2 and entrust the future to the next
generation.


第66隊空軍部隊,Galm Team徽章
國界給予這個世界互相的猜度、衝突、戰爭;既然世界如此紛亂,就來一次大洗牌,化整為零。Pixy深信V2能將世界重整。You've gotta fight for what you believe in,Pixy認為信念主導一切,做了多年的僱傭兵,就是失去自己的意志,跟隨支薪僱主的指令而參與戰爭;原來到最後,自己是一只棋子、一部無意識的殺人機器,亦無聲無息地背叛了一直以來的有血有肉的信念。一切一切都是Pixy所受的壓抑和迷思,他一直在尋求答案,同時想和Cipher來個了斷:


我倆的信念完全不同,不如給我一個真正的答案,孰對孰錯自有分曉。


到了最終回合,Pixy講述自己與Cipher的關係:


You and I are oppsosite sides of the same coin.
When we face each other, we can finally see our true selves.
There may be a resemblance, but we never face the same direction.


這與《三國演義》中的「瑜亮」有點相似。Ace只有一個,加上根本的信念相違背,若不是認同,就只有抗衡。Pixy多麼想Cipher知道他的信念才是正確,那只得擊敗鬼神來印證此點。雖然所謂Cipher的「信念」,是根據玩家在任務中採取甚麼的作戰策略(Ace Style):是清場還是只攻擊目標,不過重整世界絕對不是Cipher所推崇。

以下為遊戲的結尾,包含了Pixy的訪問紀錄:


糅合Flamenco舞曲,造就經典配樂

小林啟樹

          小林啟樹自己在談到『ZERO』的時候是這麼說的:「最後那關的曲子『ZERO』,
          其實在開發階段是作為序曲製作的。這裡可以說是AC0的核心部分。1分鐘開始那段
          女性聲樂部分,表達的是:和平是什麼,該怎麼表達,描寫出必須為了和平而戰鬥的
        「矛盾」---這個AC0的主題,2分鐘開始,可以盡情地享受飛行帶來的樂趣而不必去考
          慮戰鬥。3分鐘開始,描畫戰鬥的本身,『ZERO』的故事是講述AC5劇情15年前發生
          的事,順著5的故事去構築一大群的事物。除此以外還和另一首『GLACIAL SKIES』
          的部分一起成為主題,在全篇廣泛使用著。為了配合各種場景,所以製作了很多
          的曲子。如果聽眾可以隨著樂曲一起享受到ACE在天空飛舞的感覺,我們將感到
          非常的快樂和榮幸。」(節錄自《百度百科:小林啟樹》)


〈Zero〉這首作為Final Mission的配樂,也代表了《Ace Combat》系列其中一首神曲;除了突出了一對一的「最後之戰」的緊張感,還有貫徹整款遊戲,帶著西班牙風的Flamenco格調:重節拍、結他和嚮板層次有序地合奏。最後就是一貫《AC》配樂中有的合唱團,雖然是拉丁文歌詞(小秘聞,Zero的歌詞是節錄自〈The Unsung War〉的),卻令整個最終戰的氣氛推上極致。節奏輕快又帶點孤寂,有點「不欲戰,但不可不戰」的意味,襯陪著的就是玩家與pixy雙雙在空中躍動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