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HD遊戲之我感

High Definition,不單是近五年的科技追求的標準,不論是電視、顯示器、電影等媒體,發展一日千里,而遊戲界也同期吹著這個風潮,也是「次世代主機」之間的爭奪領域。


無可避免的影視發展趨勢

自Sony等電子廠商,於十多年前開發「16:9」的「電影銀幕」電視機或顯示器,逐漸將「4:3大牛龜」淘汰之後,開始在「解像度」下工夫,也變成另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這時便開始出現「HD」這個「高解像」的概念。


「HD」的發展,涉及眾多電子產品的發展和競爭,筆者便不在此詳論,只集中於遊戲界談談。於PS3的機能中,最大的賣點在於使用以多層儲存容量的「藍光碟」(BLU-RAY)作為遊戲驅動軟件,定位於高畫質、高音質和高運行效率的輸出,因而配合「家庭影院級」的「HDMI」輸出介面,藉此提高遊玩時的視聽享受。(當然PS3的推出是為SONY本身的HD電視的銷售作配合)那時所有於PS3的遊戲,都是主打「高清」和「流暢」的畫質。

傳統DVD與BLU-RAY的比較

右方為外置的HD-DVD光碟機

在PS3進入「次世代主機之爭」以前,XBOX360一直佔有一年的「獨市」優勢,雖然如此,但MIRCOSOFT還不會坐以待弊,得知敵方的PS3主打高清,於是另行開發外置的「HD-DVD」光碟機(雖然最高只支援720p的解像度,比PS3的1080p全高清還差了一級,但事實上720和1080,除非以52''電視和同一解像度的光碟「試機」,否則於基本的家用電視上,肉眼還是較難分出其差異),正式拉開「HD」序幕。



遊戲的HD路


主機的力銷「高清」,連帶的當然是遊戲的開發,畫面的需求已經成為玩家的另一考慮因素。幾乎於次世代主機(當中包括Wii)推出的遊戲,也重視遊戲的圖像運行,「狗牙」等不自然效果已比以前少得多,加上近乎全CG的實時遊戲運行,更將遊玩畫面質素提高,以滿足市場需求。

不過,於上世代的主機平台上,實在有太多的經典大作,尤其近兩三年,遊戲開發商漸漸發覺沒有新的作品吸引玩家(例如一些大作如Bio等,名為續作其實遊戲的本質已經改變),舊作也不能作出較大的突破,於是衍生了一批「HD化」遊戲。

「HD」遊戲,是近年來常見的遊戲生態。其實自2001年,GameCube已經將「Bio Hazard 1」進行重製,是「HD化」的先行者。當年的Bio 1 於PS1推出,多邊形和狗牙的情況嚴重,Capcom有見GC當時的高解像度,實行全面「重製(REMAKE)」。可是,近年所謂的「HD化」遊戲,如「Metal Gear Soild HD Collection」(日版名《MGS HD Edition》)、「Devil May Cry HD Collection」、「BioHazard Revival Selection」、「God Of War Collection」、「Silent Hill HD Collection」、「Tomb Raider Trilogy」等等,內容完全沒有進一步優化,只是將畫面拉闊至16:9、畫面強行提升至720p或以上的解像度的「重製(REMASTER)」(過程中確實涉及「製作」,字面上其實沒有衝突),令不少玩家譽為「呃錢」和「炒冷飯」的行為。

GC版 Bio Remak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FhQrp5Bhhk
PS1版 Bio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oSDQ6vL-o


「BioHazard Revival Selection」 Trailer中,與原版的畫質比較


站於玩家立場,部分舊作並非跨平台,這類「HD化」遊戲重推市面,可讓新玩家重新接觸這經典遊戲;其次是以PS3為例,較新的主機(80GB以上的機種)並不能重玩PS2的遊戲,玩家便可以不需再開舊的PS2而遊玩;最後不少玩家對「HD化」的遊戲,充滿期待,尤其是部份名作如《鬼武者》等,久未有新作發佈,唯有希望回味舊作,「HD化」便是另一條新出路。


這些「HD化」的遊戲,也是「百貨應百客」。對Fans來說,明知「呃錢」還會買來收藏,這些錢還是要給廠商騙的。

不過整個電子界潮流,已經轉向3D影像發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