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d Of War系列由Sony轄下的SCE Studios Santa Monica公司開發,一共推出過PSP版兩集和家用機PS2和PS3共三集。GOW被譽為Sony自家開發的最強遊戲,至今「GOW系列」共賣出過1100萬套,地位與Grad Trisumo和Uncharted並駕齊驅,同稱「銷量的保證」。究竟GOW如何成功躋身「動作遊戲」的強者之列呢?
史詩的開端
QTE:GOW的招牌系統
首集發售以來,遊戲中血淋淋的戰鬥、殘暴的動作,其暴力美學廣受大眾歡迎;此外以「廣角」鏡頭,將視點聚焦在壯觀的環境和巨大的眾神,而主角Kratos則顯得極其渺小,令到「人神」間的戰鬥看似懸殊,但於玩家手中,更能突出的Kratos擁有與神匹敵的強大力量。GOW的最大賣點,在於引入QTE,而且成為重要的攻擊系統。
雖說QTE系統早在街機《虎膽龍威Arcade》(1996年)或Dreamcast的名作《莎木》已經使用,但也只局限於過場動畫時才出現,真正在遊玩過程出現而且頻密的遊戲,首推GOW。此舉十分成功,能夠利用QTE將更多更具逼力的暴力攻擊使用出來,並適當地運用「近鏡」和「慢動作」,營造具爆炸力的場面。筆者可說,其後的如Bayonetta等動作遊戲,其QTE的加入,總受著GOW成功的影響。
逼力萬均的QTE系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BiaT0j5uo
逐步揭開史詩的黑暗背後
在《戰神》系列中,還曾經在PSP上推出兩款遊戲,分別是2008年的God of War: Chains of Olympus(講述Kratos於奧林匹斯山做奴隸的十年故事)和2010年的God of War: Ghost of Sparta(講述Kratos的身世和成為「戰神」的來龍去脈),以作故事的補完;然而兩作高度貼近家用機的玩法和高質素的畫面輸出,於PSP平台上也十分成功。而在2007年的Java遊戲God of War: Betrayal,雖然是講述Kratos對眾神的挑戰,但2D的戰鬥和鬆散的劇情,只被看作整個系列的小插曲。
可是SCE看來並未想Kratos的傳奇就此完結,在GOW3推出不久,即刻發表將於本年售賣《God Of War 4》的消息。雖然片段中無任何提示,但Kratos為何會再次出現?其故事發展會是怎樣?《GOW4》將會是受注目的作品,我們拭目以待。
《God Of War 4》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BdQksnG5R8
最經典的對戰,筆者首推GOW3對海神Poseidon,也是當時的Demo版對戰;華麗的背景、壓倒性的比例和細膩的動作畫面,均使玩家目瞪口呆:
其次是上文Kratos對「兄長」Hercules或對「速度之神」Hermes的「精彩收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